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要期刊論文
2013年:
1. 論《荒原》的生态思想 何江勝 當代外國文學 2013(2)
2. 語言障礙與基因相關性研究 現代外語 俞建梁 2013.2
3. 論民航專業文本中的術語翻譯—以ICAO術語為例 朱波 中國翻譯2013/12/15
4.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nd Translation Theory: Dialogue with Anthony Pym on Localization 潘平亮 中國翻譯 2013(4)
5. 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模式構建研究——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為例 李遲、謝小苑 外語電化教學 2013(1)
6. 漢英翻譯中的預設等值及譯者主體性的認知研究 徐以中 、孟宏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3.12
7. 名稱外譯中的文化迹點透視 張衛東 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10/15
8. 《夏日》:後現代另類“他傳”小說 石雲龍 外語研究 2013(4)
9. 語義範疇特異性損傷研究三十年 俞建梁、陳先梅 外語研究 2013(4)
10. 高校大規模計算機輔助英語口語測試實證研究 徐智鑫、謝小苑、劉長江、陳向俊、劉芳、谷健飛 現代教育技術 2013(8)
11. 歐盟增強合作機制的産生、運作與影響 陳潔 德國研究 2013(2)
12. 從歐債危機看歐盟彈性一體化發展 陳潔 國際論壇2013/12/02
13. 美國首份《四年度外交和發展審議》研究 陳潔 美國問題研究 2013年第1期
14.項目依托式EAP教學實踐研究——以《科技英語翻譯》教學為例 何烨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0
15. 基因或決定腦容量與語言能力 俞建梁、羅亞喃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3.7.8
16. 動物,究竟有沒有語言 郭純潔,顔雲霞 新華日報 2013.8.7
17.大學生二語動機自我體系和動機學習行為的内在結構分析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徐智鑫 2013.12
18. 外語教育規劃與教育公平——Bourdieu的文化資本理論透視 梁礫文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3(3)
19. 西方口譯研究的心理與生理維度 朱波、支羽 當代外語研究 2013(9)
20. 英語文學批評中的動物研究和批評 姜禮福、孟慶粉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3(3)
21.後基督時代的沉默他者——評論《邁克爾·K的生活與時代》石雲龍 外文研究 2013.6
22.被動語态與語言結構順應理論關照下的圖表作文寫作——一項基于學生作文的調查分析 吳珊 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 2013(1)
23.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目标的外語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 謝小苑、吳慶憲 成才之路 2013(21)
24. 英語科技論文中摘要的語态問題淺析 張林雅 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2)
25. 西方後殖民生态批評述評 姜禮福、孟慶粉 外國語文 2013(3)
26. 英語閱讀理解中的信息溝 王秀文、江勇 教育文化論壇 2013(2)
27. 論J.M.庫切的小說創作 石雲龍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28. 文化資本理論視野下的英語學習動機與自我認同的建構———對理工科碩士研究生英語學習的定量考察 梁礫文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6)
29.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英美文學教學與教改現狀的調查報告 姜禮福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31
30. 他者的“邊界寫作”——薩爾曼·魯西迪的混雜身份與小說創作 王靜、石雲龍 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4)26.
31.翻譯工作坊在MTI教學中的運用——朱波老師經貿翻譯課程的啟示 李棟飏 江蘇外語教學研究 2013(1)6)
32. 日本“個體社會”的成長與社會統合方式 李峰 學理論 2013(9)
33. 『日本の思想』兩個漢譯本的“起始規範”考察——作為描寫翻譯研究的案例 李峰、羅萃萃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 2013(1)
34. 語氣副詞“莫非”和“マサカ”的比較研究 龔昕青春歲月 2013(2)
35. 中英文化背景下的圖畫文本“召喚結構”研究 鄭曉霞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13(3)
36. 《木蘭詩》的及物性及其過程英譯中經驗功能的再現 潘文岑、範祥濤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
37. 日本“個體社會”的特征分析——基于日本社會輿論調查數據 李峰、王柯 學理論 2013(
38. 蘇轼詩詞中自然意象的隐喻研究 洪敏、唐承賢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0)
39. 翻譯美學觀照下的漢英散文翻譯——以《海上的日出》英譯為例 包靜、袁亦甯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 2013(2)
40. 簡論《兇年紀事》中的不可靠叙述 金曉榮、石雲龍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
41. 交替傳譯筆記培訓淺析 李夢妍 科技信息 2013(2)
42. 《紅樓夢》熟語的翻譯過程中的概念整合 周勝蘭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 2013(2)
43. 語言測試的本質 孫文慧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 2013(2)
44. 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研究 吳笑男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 2013(8)
45. 從模因論看國内高校網站學校概況的英譯——以江蘇省10所高校的外宣網頁為例 包靜、袁亦甯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3(3)
46.評價理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宣雲 考試周刊 2013.8
47. 普遍語法與關鍵期假說述評 張碧玉 考試周刊 2013(40)
48. 翻譯工作坊在課堂學習中的運用——以經貿翻譯課堂學習為例 潘石磊 考試周刊 2013(60)
49.淺談将“任務”應用于大學英語寫作課堂 劉秀榮 才智 2013.11
50. 從叙事者角度看《聚會》的主題表現 李春意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3.12
51. 庫切小說《慢人》的元小說叙事策略 陳娟,石雲龍 成都師範學院學報 2013.10
52. 從認知角度看詞彙教學與記憶 楊鈞 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3.11
53. 文化差異與文學翻譯——以英譯《浮生六記》為例 昌楊 甯波教育學院學報 2013.12
54.隐喻漢英翻譯策略及其文化制約因素 杭宏,範祥濤 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12
2012年:
1.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根本性區别假說”專刊介紹 唐承賢 當代語言學 2012.10
2. 漢語原型轉喻及其英譯方法——以“我坐了木船”的英譯為例 範祥濤 外語教學 2012年第2期 2012.11
3. 後種族隔離時代的颠覆他者——對庫切《恥》的研究 石雲龍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 2012.11
4.《兇年記事》:獨特的後現代複調小說 石雲龍 外語研究 2012.8
5. 概念整合的主體間性模式及其對幽默的诠釋——以視覺—言語幽默為例 張立新外語教學 2012.9
6. 基于ELAN的多模态話語研究——以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為例 張立新 現代教育技術 2012.7
7. 認知邏輯與語言邏輯的交叉與融合 趙富春,徐以中,外語學刊,2012.3
8. 漢語的否定極性副詞 葛金龍 漢語學習 2012.2
9. 從日本的曆史進程看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王鵬飛; 衣保中 國外社會科學 2012.5
10. 國家戰略視野下的美國高等教育 梁莉文 學術探索 2012.5
11.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目标的外語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 謝小苑; 吳慶憲 中國大學教學 2012.7
12. 研究生英語課程免修制的調查與思考——對南京地區八所高校的調查 朱波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2(7)
13.作為“思想貿易”原動力的翻譯——斯達爾夫人的翻譯思想 朱波 當代外語研究 2012.4
14. 可讀性與文學性兼具——評2011年布克獎獲獎作品《終結感》 陳博 外國文學動态 2012(3)
15. 俄羅斯意識形态的重建 陳黎陽 河北學刊 2012(1)
16. 動機教學策略、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生課堂行為内在結構的實證研究 徐智鑫; 馮新華 當代外語研究 2012.8
17. 外語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謝小苑 瘋狂英語(教師版) 2012.5
18. “輪回”的背後一無所有 魏高修 譯林(學術版) 2012.12
19. 談莎士比亞第六六首十四行詩的翻譯 許光銳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3
20. 二語習得心理研究新視角:二語動機自我系統 徐智鑫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6
21. 基于學習需求分析的高校ESP教學定位思考 何烨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9
22. 多模态話語的主體性及外語教學主體間整體意義的協同建構 張立新 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 2012.1
23. 試論輸入輸出認知過程中的“注意”機制 王素敏 海外英語 2012.2
24. 口譯員對原語信息建構策略探析 王偉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2.4
25. 新拼綴詞探源 程義新 大學英語(學術版) 2012.9
26. 一部不同尋常的詞典——簡介索爾仁尼琴的《俄語語言擴展詞典》張蕾 俄語學習 2012.7
27.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仁尼琴 張蕾 俄語學習 2012.9
28. 基于WWHW的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模式構建——以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為例 李遲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2.9
29. 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教學中英語俚語的應用學習為例 拓欣; 李遲 中國大學教學 2012.9
30. 論中國傳統文化在《喜福會》中的變異及其緣由 林瑞韬; 石雲龍 中華文化論壇 2012.3
31. 難舍帝國情結——新曆史主義視阈下的《阿爾邁耶的愚蠢》 趙君仡; 石雲龍 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3
32. 試論後殖民語境下庫切小說《福》中的話語權 高敬; 石雲龍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12.10
33. 意義的模糊性與漢英翻譯中的詞義選擇 徐嘉璐; 袁亦甯海外英語 2012.9
34. 漢語典籍英譯中的隐含性邏輯連接重構——以《紅樓夢》英譯為例 董青; 袁亦甯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12.5
35.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留日學生的譯書活動及影響 李楠楠; 王鵬飛 科技信息 2012.2
36. 漢英散文翻譯中的主語選擇與視角轉換——以張培基的《英譯中國現代散文》為例 安瑩; 範祥濤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10
37. 林語堂英譯《幽夢影》中的中國智慧傳播 盧星星; 夏天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12.8
38. 從英漢語篇信息結構看中英思維方式的差異——基于有聲思維叙述性看圖作文的個案研究 王立娟 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2.9
39. 基于有聲思維語料的英漢思維方式差異的研究 楊黎 科技信息 2012.10
40. 日語咖啡(25)——體态語“集小成”(二) 趙平; 吳昌萍; 小林榮三; 浦田千晶日語學習 2012.11
41. 從概念整合的角度看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缺省 吳昊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2
42. 生态視野下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田思齊 大衆文藝 2012.1
43. 生态翻譯學視角下商标詞翻譯探析 張文文 科技信息 2012.2
44. 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孫子兵法·計篇》譯本比較研究 李豔黑河學院學報 2012.2
45. 英漢翻譯中的增詞模式研究——以《傲慢與偏見》兩個中譯本為例 黃婷婷 科技信息 2012.6
46. 漢英散文翻譯中顔色詞的異同及翻譯策略 耿雨超 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 2012.6
47. 《伊豆的舞女》和《邊城》少女形象之比較研究 李佼佼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7
48. 論《寵兒》中的藍調特征 方穎璐; 何江勝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12.5
49. 大學雙語教學的現狀及其利弊分析 楊建中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2.6
50. 思維差異在寫作中的體現及原因——大學生看圖作文寫作研究 俞顯琴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12.1
51. 英語問候語語用能力異同實證研究——以外語者和二語者的對比為例 鄒玉珠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12.1
2011年:
國際期刊:
1. Academic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nd children’s study time allocation as a function of proximity to consequential academic goals,張黎黎,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SSCI)
2. Incorporat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Business Information Edition and Translation Class, 張萍,Asian ESP Journal
3. Pragmatic Analysi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in The Killers,孫睿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and Science(IJAS)
4. Трудности в процессе изучения пиньиня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российскими студентами, 張蕾,Профессианально ориентированное обучение иностранному языку и переводу в вузе
國内期刊:
1. 翻譯專業碩士導師的多重角色 中國翻譯 朱波 2011
2. 國外FOXP2基因及其語言相關性研究二十年 現代外語 俞建梁 2011
3. 外語環境下任務類型、水平配對與意義協商研究 現代外語 汪清 2011
4. 意義協商中的語言輸出研究 外語與外語教學 汪清 2011
5. 論範疇的自組織性–範疇本質的後現代研究之三 外語與外語教學 俞建梁 2011
6.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外語教育政策研究框架建構 外國語 沈騎 2011
7. 反語的社會認知模式 外語研究 張立新 2011
8. 他者·他性–庫切研究 外語研究 石雲龍 2011
9. 約·麥·庫切:為他者化的他者代言 英美文學研究論叢 石雲龍 2011
10. 他異性視阈下的譯者主體 外國語文研究 朱波 2011
11. 生态化視聽說教學環境配制 現代教育技術 張立新 2011
12. 範疇的主觀性及其理解–範疇本質的後現代研究之四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俞建梁 2011
13. 從語義學角度看英漢翻譯中的視點轉移 山東外語教學 王秀文 2011
14. 大學英語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施 江蘇外語教學研究 王素敏 2011
15. 試論“概念隐喻”瘋狂英語(教師版)王素敏 2011
16. 輸入輸出的認知過程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南航學報(社科版)王素敏 2011
17. 計算機輔助下的翻譯教學 江蘇外語教學研究 袁亦甯 2011
18. 選擇成就自我南理工學報(社科版)李小平 2011
19. 開發式任務對學生語言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 南航學報(社科版)何烨 2011
20. 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模式構建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何烨 2011
21. 語塊詞彙教學對英語寫作和語言能力影響實證研究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 何烨 2011
22. TPRS教學法及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 劉莺 2011
23. 非語言行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海外英語 李鳳華 2011
24. The discussion of relativity of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and teaching public speaking 海外英語 李鳳華 2011
25. 淺談英譯漢過程中的四字格現象 海外英語 于海飛 2011
26. 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若幹問題的思考 教育教學論壇 于海飛 2011
27. 歐盟多語主義政策探析 國際論壇 陳潔 2011
28. 論全球化下韓國英語戰略發展與變革 當代韓國 沈騎 2011
29. 影視對白話語标記語的關聯功能及其翻譯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夏天 2011
30. 死亡—終極之美的幻象 譯林(學術版)魏高修 2011
31. 晚清日文書籍中譯的社會背景及原因分析 科技創業月刊 王鵬飛 2011
2010
1. 通識教育視角下的大學英語“三套車”框架構建 外語電化教學 吳鼎民 2010
2. 經典重譯,旨求臻境—評黃源深譯作《最後一片葉子》 解放軍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 石雲龍 2010
3. 論範疇構建的主體間性—以維特根斯坦的語言觀為視角 解放軍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 俞建梁 2010
4. 論範疇的不确定性—範疇本質的後現代研究之二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俞建梁 2010
5. 經典重譯之範例—評楊金才《美國文藝複興經典作家的政治文化闡釋》 外國文學研究 姜禮福 2010
6. 寓言叙事與喜劇叙事中的動物政治–《白虎》的後殖民生态思想解讀 當代外國文學 姜禮福 2010
7. 以“他傳”的自傳寫作方式探究自我真相—庫切新作《夏日》評介 外國文學動态 姜禮福 2010
8. 全球化語境下跨文化交際失誤語用歸因 社會科學家 劉長江 2010
9. 論卡洛斯·福恩特斯作品中的魔幻現實主義特色 江蘇社會科學 朱波 2010
10. 婚姻和翻譯的隐喻 外國語言文學 朱波 2010
11. 普林斯頓大學導修制探微 江蘇高教 朱波 2010
12. 繼承語在美國的發展及其原因 學海 朱波 2010
13. 偏愛與契合—村上春樹的翻譯思想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朱波 2010
14. 貝爾·胡克斯語言觀述評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科版)朱波 2010
15. 論ESP中科技英語翻譯的課程設置及相關問題 教育與職業 何烨 2010
16. 試論雙語詞典文本的互文性及隐喻性 辭書研究 劉莺 2010
17. 英語長句連接詞的漢譯方法 中國科技翻譯 劉莺 2010
18. 語詞接受的社會性與中國思想的現代轉型 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劉莺 2010
19.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校人文教育 江蘇高教 趙富春 2010
20. 自主學習理念下學習環教學模式的認知特點研究 教育與職業 趙富春 2010
21. 義素分析與英漢互譯用詞的選擇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科版)趙富春 2010
22. 語義場視角下的英語詞彙教學研究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趙富春 2010
23. 論小說《寵兒》的意識流審美意蘊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劉世紅 2010
24. 大學英語教學中雙向文化教育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教育與職業 劉世紅 2010
25. 論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的對策 江蘇高教 劉世紅 2010
26. 論《寵兒》的身體叙事和主體建構
27. 走出心靈困境—《寵兒》的精神分析學闡釋 大衆文藝 劉世紅 2010
28. 論英語中pied piping和preposition stranding的标記值判定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科版)唐承賢 2010
29. 學習者語言與二語習得研究—《分析學習者語言》評析 黃山學院學報 唐承賢 2010
30. “山寨”隐喻新義與新譯 辭書研究 沈騎 2010
31. 神經網絡模拟實驗與語言認知研究的互動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科版)徐以中 2010
32. 策略能力與語言能力在語言測試中的耦合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徐以中 2010
33. “隻”與“only”的語義指向及主觀性比較研究 語言教學與研究 徐以中 2010
34. “就”與“才”的歧義及相關語音問題研究 語言研究 徐以中 2010
35. 論關聯理論視角下的廣告及其翻譯 江蘇外語教學研究 袁建軍 2010
36. 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科學懷疑精神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梁道華 2010
37. 論廣告語言中的語用預設及其翻譯 語言與翻譯 袁建軍 2010
38. 中國特色的非英語專業研究生EAP課程體系的建構 現代教育科學 梁礫文 2010
39. 英語專業學生口語獨白中不自然停頓的界定方法 海外英語 梁礫文 2010
40. 淺談aspect和respect作“方面“解時的用法差異及誤用 大學英語(學術版)袁亦甯 2010
41. 英語科技語篇的批評性分析 科技信息 賈軍 2010
42. 語法隐喻在科技語篇中的作用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學報(社科版)賈軍 2010
43. 以人為本的日本企業文化特征分析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王鵬飛 2010
44. 圖式理論與日語閱讀教學 江蘇社會科學 窦碩華 2010
45.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筆談 科教文彙(上旬刊)窦碩華 2010
46. 永恒與虛幻—《金閣寺》中三島由紀夫的終極美學 魏高修 2010
47. 淺析研究性學習的構建 教育與職業 李遲2010
48. 《追憶》中宇文所安對中國古代詩歌的闡釋策略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李遲 2010
49. 口譯訓練中筆記的教學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李遲 2010
50. 論大學英語教育價值的實現 教育與職業 劉英 2010
51. 共享意向性與人類交際—Tomasello的新著《人類交際的起源》評介 外語研究 劉英 2010
52. 利用校園網絡開展大學英語教學的SWOT分析 教育與職業 劉英 2010
53. 對學生英語課堂筆記檢查後的反思 海外英語 吳珊 2010